葫芦姐 作品

第8章 改行

在这里的建筑工地上,人们常常习惯把工作分成两大工种,即大工和小工。

什么叫大工呢?就是带点技术的活儿,如砌砖工、贴瓷砖工、刷墙工等。

什么叫小工呢?就是给大工提供材料的活儿,如搬砖、挑灰砂浆、搅拌灰砂浆等,大工要啥提供啥,就是为大工当下手。

所以小工是要听从大工使唤的,遇到通情达理的大工就好过一点,遇到脾气暴躁的,稍怠慢一点就会被骂。

梁建辉就是做小工的,而且是临时的,此时正被人骂得狗血淋头。

“梁建辉,我说你今天遇到鬼啦,怎么磨磨唧唧的,没有灰砂浆啦看到没有!”

“对不起,我马上就来!”

“啪”的一声,一个装灰砂浆的桶从高处摔到梁建辉面前,桶里残留的灰沙浆溅得他满脸都是。

“你!”梁建辉生气了。

“你什么你,我说你不想干可以马上滚蛋,有的是想干的人!”

几个做大工的“桀桀桀”地笑了起来,梁建辉被气得脸庞涨红。

他想,平时自己可是专心致志做的,从没有偷过懒。刚才自己就是因为想了一下中午去买明天开摊的东西,走了会神,所以动作慢一点,就被骂成狗一样,他很不服气,于是怼了回去:

“有啥了不起的,你不就比我多那么一点点本事而已吗,换成我也会做!”

“嘿嘿!就了不起了,怎么了?不服?你也能做?问题是谁会让你做?嘿嘿,告诉你,再能做也轮不到你这个临时工做!你就死心塌地的为我们做牛做马吧!”

梁建辉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,不过那人说的这句话好像也让他突然清醒起来,他觉得自己累死累活的,一个月下来也只能挣到几十块钱,

还不如出去闯一闯,或许还能闯出条路来。他想到明天开摊卖粉角的事,若霞腿脚不方便,她一个人能应付得了吗,这份窝囊工还做干嘛,干脆和她一起卖粉角算了。

梁建辉想着想着,一扔手里的洋铲,冲着做大工的那帮人,大声说道:“今天开始,老子就不伺候了,我就不相信不干这份窝囊的活会被饿死!”

那帮人都怔住了,一向卑微顺从的梁建辉今天怎么了?他如此强硬傲气十足,难道他找到什么出路了?

呦!这年头谁也说不准谁厉害哦,一夜暴富的都有,那帮做大工的再也不敢说过头话了,他们两眼好奇地看着梁建辉昂首阔步地推着自行车走了。

离开了工地,冷静下来的梁建辉还是很失落的。这份泥水工他从二十一岁就开始做了,已经七年,虽然辛苦受气,但也有份稳定的收入,家里的柴米油盐不用愁。

如今虽打算摆摊卖早餐,但谁知道能不能做成功?如果失败了又能做什么?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忍一忍,就这么草率地离开了工地,丢了工作,家里人肯定会埋怨的!

唉!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。那些人会不会有同情心,我是不是回去再向他们认个错,继续留在那里做泥水工?梁建辉突然又想起那帮狗眼看人低的人的嘴脸,在心里说道:死也不回去了!天无绝人之路,我不相信找不到饭吃。

梁建辉内心自我斗争了很久,最后还是以英勇无畏的气概战胜了懦弱与卑微,他大踏步地走向菜市场和商场,悉心购买明天开摊要用的东西。

他先到菜市场转了一圈,买到了一大串凉薯,然后到一间干货店买了一大包竹笋干,这些东西可以放的,不用天天买,最后再去了一间餐具店买了碟子和筷子,还有两个大大的盘子。

早上出门时带了个箩筐,他把买到的东西全放进里面去,用胶带固定在单车后座上,便往家回。

虽然自己和林若霞已登记结婚,但按这里的风俗,没有办婚宴酒席是不认可的,所以他们打算还是在若霞家包粉角,一避免别人说三道四,二给这个家凑个热闹,志东走后,若霞爸太孤苦了!

梁建辉一回到家门口,林若霞就惊讶地问道:“今天咋回来这么早,还买好了东西,不做工吗?”

“不是明天要开摊了吗,我请假了,准备开摊的东西。”梁建辉不想这么快把事实真相告诉家里人。

林若霞也没有多问,只是心里觉得阿辉是对自己好,她走到单车边,帮着阿辉把东西从后座上卸下来。

“碟子你买了多少个?”

“碟子买了二十个,筷子三十双,还有两个大盘子。”

“嗯!也应该够用了。”

“竹笋干和凉薯也买了,猪肉我想明天早上去买粉皮时再买,这么热的天,我怕不放得。”

“那么早有人摆猪肉摊了吗?”

“有啦,那杀猪的比谁都早哩。”

“那好,我在家把笋干和凉薯先切好,等你回来再炒。”

这时传来林水旺的声音:“现在就要用水把笋干泡着啦,这笋干要泡好长时间的!”

“对对对,幸亏爸您提醒,要不就来不及了!”

林若霞说完,拿出一捆笋干,跑进厨房泡去了,当她出来时父亲又对她说道:“这笋干在泡的过程中,还要勤换水去涩味,这笋干才好吃的。”

“嗯!我知道了。”林若霞应道,她觉得老人的生活经验确实就是一种财富,值得学习与吸取,她诚恳地说道:“爸,您还有好经验一定要告诉我们哦!”

老人开心了,说道:“也不是什么好经验,都是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,真正的想把生意做好,不仅要在调味道上向人家学习,在很多方面还得向别人学习。”

“爸,我知道您说的很多方面是什么,比如质量上要保证每天都是新鲜的,在态度上要听取顾客的建议,做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,和气生财嘛!”

女儿的回答让当父亲的很欣慰,他想,虽然孩子腿脚有残疾,但脑子是很灵活的,而且心地善良,能乐于行善的人才有可能做成事情。

由于这一片住宅区还没有安自来水,居民每天都要到河里挑水的,自从志东走后,若霞家的用水就是梁建辉挑的。

“阿辉,你歇歇,等会再挑不迟。”见阿辉拿起扁担要去挑水,若霞劝道。

“我不累,不用歇!”

看着梁建辉不畏劳苦马不停蹄地干活,若霞和父亲心里既欣慰又心疼。